最近互聯網金融,在大陸火熱,但在台灣卻相對冷清,有些大陸人甚至說,台灣金融科技還停在蠻荒時代。

事實上,大陸和台灣談論的是不同的概念;大陸是談論「互聯網金融」,台灣則是「金融互聯網」。如果使用「互聯網金融」概念看台灣的「金融互聯網」,自然覺得台灣落後;但他們卻不知道,台灣已幾乎放棄「互聯網金融」。

大陸的「互聯網金融,是由電商互聯網邁向金融仲介。電商收了購買者的錢,但未必立刻支付給廠商,這筆短暫閒錢的停泊引起重視,也衍生出「誰來保管這錢」與「這錢是否安全」問題。在這個階段之前,金融還是金融,互聯網還是互聯網。

電商欲留住這短暫且大量的閒置資金,於是成立一年報酬率高達六到十二趴的理財商品,如貨幣基金,這策略成功吸引民眾大量資金,支付寶等於焉誕生。此時,互聯網才逐步涉入金融產品,隨後更進展成提供P2P與眾籌的網路借貸平台。

發展過程中,智能手機多樣化的App扮演重要角色,甚至用手機支付代替信用卡,極為方便,這是中國朋友最引為驕傲的網路發展。但發展過程中的另一面,沒有適當法律去監管公司使用個資,個人隱私將很容易外流。縱觀其發展,「互聯網金融」源自於電商,然後逐步邁入金融仲介機構的功能。

在這轉化過程,電商能否完成最後一哩路,邁入銀行成為關鍵。電商想成為銀行,是因銀行可向不特定大眾吸收存款,且能成為託管銀行。故即使銀行要受到嚴格監管,電商仍積極申請成立銀行。目前,在中國大陸有五家互聯網銀行,如騰訊成立的微眾銀行。這類互聯網銀行幾乎沒有分行,靠互聯網做生意。

台灣發展的則是「金融互聯網」,它是反方向由金融仲介到電商互聯網的概念。銀行眼見存款戶被電商挖走,絕地大反擊,想奪回喪失的市場與客戶,遂成立金融科技部門,並逐步互聯網化。當民眾越來越習慣上網辦事時,金融互聯網的結果,也是減少分行,銀行一樣採用大數據分析客戶,從表面上看,二者呈現於外的是,利用互聯網的表徵幾乎一樣,所以外界易混淆。

由於銀行本身有存款執照,它要否互聯網化,取決於是否接受互聯網是未來的主流。有的銀行接受,則互聯網化進展快;有的銀行不接受,則進展慢。

在台灣,「金融互聯網」取得絕對勝利。政府鼓勵銀行互聯網化,而主管單位心中對「互聯網金融」有莫大恐懼,潛意識認為它不受管制,且可能會引起金融災難,及侵犯個人隱私。

在台灣,「互聯網金融」的進展緩慢,二○一五年初立法通過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自此民間始得進行互聯網金融業務;中國大陸朋友說台灣金融科技遲滯,指的是互聯網金融這一部分。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二者的交戰有競有合,沒有勝負,只有適不適合當地文化,使消費者金融福利最大的問題。

目前在大陸互聯網金融作為民眾資產配置產品成為趨勢,累計成交3.6萬億

2016年全年的累計成交量為20638.72億元,實現單個年份成交量突破2萬億,這個量級在整個金融行業也是非常大一個比重,相比2015年全年增長了110%。網貸行業獲得了更多的資金青睞,網貸人氣攀升也反映了網貸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成了大勢所趨。

2016年網貸行業投資人數與借款人數分別約為1375萬人和876萬人,較2015年分別增加134.64%和207.37%,網貸行業人氣增長幅度仍然較大。2016年由於監管政策對於借款金額的限制,致使較多平台出現了向諸如消費金融等業務模式的轉型,因此借款人數增長速度遠超過投資人數增長。

2017年1月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2209.92億元,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了36500.85億元,去年同期歷史累積成交量為14956.15億元,一年時間增長幅度達到了144.05%。

2016年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行業監管政策密集落地,金融科技創新方興未艾,經歷了行業洗牌到漸入佳境,2017年將成為互聯網金融走向成熟發展的新起點,只要大家擼起袖子一起努力,就一定能讓互聯網金融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2017年互聯網金融將穩中求進,在引領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繼續發揮作用,同時規範進程也將加速,互聯網金融生態將在金融科技創新與監管製度創新的雙驅動下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arrow
arrow

    Mr.賈-財經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