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過保險的朋友,現在閉上眼睛,仔細地回憶一下,思考一下------這麼多年來,真正存下來的錢,存得最多的錢,是不是就只有保險和房子了!
沒買保險的朋友,也閉上眼睛思考一下,當初你沒買保險的那筆錢,是不是都被你花掉了或者虧掉了!
現代人都講求效率,對於銀行、保險的產品沒有一個覺得滿意,投資時間過長的商品,很多人都直接略過不看,但是保險講求的不是獲益,把儲蓄當投資的人觀念也很明顯需要修正了。
賺錢是能力,守錢是智慧,保險就兩個作用,保住賺錢的人,守住賺到的錢!
正所謂”存下來的一塊錢才叫一塊錢”
保險收益低不低?
保險是一種契約型的金融理財產品,它的優勢在於執行力強、複利計息等功能;執行力強,你選擇了10年或20年期繳,本身就是一種強制儲蓄;風險較低,保險的收益時間越長、收益越高。
有人說,看20年後能拿40萬挺多的,可到時候通貨膨脹會很厲害,一折合就沒有40萬。你換個角度想過嗎?就算你不買保險,一定會保證自己在20年後擁有40萬嗎?
很多人都說:錢賺的都不夠花,沒錢可以做儲蓄。
其實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沒有理財,所以沒錢",這樣的現象可以從月光族的身上得到印證。大家應該都會認同大部份的月光族其實未必是低收入的,而是不懂節制或是沒有危機意識,所以他們就是把手邊的錢花完為止,甚者是以信用卡來消費,每個月的錢就是用來繳卡費或是還貸款。
保險是一個很好的制度,若片面的追求收益率就偏頗了。溯本清源、回歸保障,才是保險的真諦和意義,保險已經成為生活必備品!
香港保單爆紅不是沒理由------
近幾年來,香港保險市場頻現大陸千萬保單。這也讓大陸監管部分感到不安,大陸續出多條“限購令”,試圖給大額保單外流“降降溫”。
一、富豪赴港購買大額保單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一般來說,香港保險人士習慣性將保費總額達百萬港幣及以上稱作大額保單。大額保單類產品多兼具保障和融資的萬用壽險、專注於投資回報的投資連結保險以及滿足富人醫療需求的高端醫療險。
單單追求投資回報收益,保險並不是最佳的選擇。但是,保險作為一種特殊的保障型市場產品,它對於富豪們來說,有著許多不可言妙的作用。
- 通過高額壽險指定受益人來實現財富傳承
假設A投保了一千萬的高額壽險,總保費是300萬,指定兒子為受益人,當A去世後,其兒子就能得到1000萬。通過購買壽險,A君實現的財富的保值增值和財富傳承。
- 通過高額壽險能合法節稅
根據《保險法》的規定,被保險人死亡後,人壽保險金歸受益人所有,不屬於被保險人的遺產。
曾經的臺灣首富蔡萬林,2004年去世時留下超過46億美元的龐大遺產,按照臺灣現行遺產稅率50%,蔡家後人應該繳納遺產稅約782億新臺幣,但實際上只繳了5億多的新臺幣。這要歸功於他生前做足了節稅規劃,利用高額人壽節稅避債。而同樣是來自臺灣的首富王永慶就沒有那麼幸運,其逝世後,他的家屬繳納100多億新臺幣的遺產稅,創史上最高遺產稅記錄。 (參考文: 李嘉誠的錢都可以買下保險公司了,為什麼還要買上億元保險?)
二、大陸大額保單頻現香港
隨著人民幣接二連三的遭遇貶值潮,很多人考慮走出去配置海外資產避險。香港美元/港幣保單走紅內地,其中不乏內地高淨值人群。
B在內地經營著一家紡織公司,在當地也算是小有規模。從去年年後就開始接觸香港那邊的保險。經過對比比較,發現在分紅收益、保障範圍上面的確較內地有優勢。今年年初,趁著內地監管還沒有收緊的時候,B赴港為留學新加坡的兒子和家人購買了足額保險。
三、香港大額人壽保單魅力何在?
- 香港是一個天然的節稅港灣
稅率低、稅種少、而且2006年的時候取消遺產稅。許多人都將其作為海外配資的一個跳板或者移民地。基於此,不少人將香港保單作為其節稅規劃或者移民的一個重要工具。
大陸雖然目前沒有開徵遺產稅,基於對財富保全的考量,赴港購買大額保單成為一種未雨綢繆的保全辦法。
- 合法的將資產轉化為美元資產
香港保險多以美元/港幣保單為主,購買香港保單相當於擁有了一份美元資產。當然,這其中還會涉及到保單融資,香港能將保單進行質押貸款,而且貸款利率遠低於銀行利率。不過,由於國內外匯管制收緊,大額保單也受到了諸多限制。
- 香港保險隱私保護
一般來說,只要保單持有人不告知周圍的人,其它人是沒有辦法獲知保單的具體情況。
- 香港保險的分紅能力較強
保單複利滾存比例高等優勢也驅動了大陸人士赴港購買保單。
綜合以上幾點,這大概是香港大額保單在大陸橫著走的幾個原因之一。香港保單的爆紅並非一蹴而就,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也並非對立的存在,如何正確引導和規範兩地市場才是未來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家庭需要理財,更需要保險。儲蓄險和投資險分紅高,香港保險還能為您保全財富,資產轉移和傳承。
延伸閱讀
非香港人購買保單沒保障?
香港保險公司,到底會不會倒閉?
大笨蛋才花五倍的錢買保單
AXA人壽保障-安進儲蓄計劃
香港保險,另類奢侈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