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佈前三季度香港保險統計資料,大陸居民赴港投保熱情高漲,第三季度向大陸居民所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88億港元,資料顯示,香港保險行業上半年新造保單保費收入1326億港元。其中,大陸客戶貢獻新單保費收入489億港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水準(316億港元),占個人業務新單保費(1323億)的比例也達到了37%,而2015年底,這一比例還僅為24%。同比上升了15.3個百分點。在這些人群中大部分是國內中產階級,他們從五湖四海奔赴香港不約而同辦的一件事就是——買香港保險!

 



為什麼這麼多中產階級爭相赴港購買香港保險?赴港買保險靠譜麼?這個對大多數人來講比較陌生,披著神秘面紗的金融保險產品到底是什麼東東?

 

一、高、中產階級爭相赴港現象的背後

1、國內經濟放緩、人民幣超發,匯率高估

縱觀中國改革開放後的這30多年,我國經濟超高速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但問題是過去以人口紅利、廉價勞動力為基礎所構成的龐大中低端製造業、以及破壞性能源/資源開採為主的國民經濟發展模式已成為歷史。而新經濟結構轉型卻顯得異常艱難與漫長。GDP與貿易順差卻又跟不上貨幣發行的速度導致了人民幣被嚴重高估。

 

2、中產階級崛起,財富保衛戰

而與此同時,這些年來經濟高速增長背後是我國財富爆發式的增長。但由於國內股市估值過高、牛短熊長,債券市場不溫不火使得過去的十幾年來都沒跟的上居民財富的增長需求。對於中產階級來講,除了樓市似乎找不到更好更安全的投資管道。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擺在他們面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就是如何才能保衛自己的辛辛苦苦獲得的財富?!

 

3、高、中產階級全球資產配置需求

另一方面,在中國,高淨值人群財富總量為4.4萬億美元,但是只有5%的財富投向了海外。在全球金融趨於一體化的今天,按照理性的資產管理的理念,資產應著眼於全球,在尋找最安全邊際的同時尋求最大收益。所以,從中國目前的海外資產配置的比例來看,高產以及中產階級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強烈的上升空間需求,而按照國際統計來看,中國的私人財富在海外的資產配置早晚要上升至20%的水準才正常。

 

未來幾年,海外資產的低風險投資收益率也將會高於國內市場的低風險投資收益率。那既然這樣,香港保險到底是幹什麼?

 

二、火熱的分紅型保險:最佳低風險投資產品

首先要提醒各位的是分紅保險裡面有個關鍵字眼叫:最高收益。為了招攬客戶,吸引眼球,保險客戶經理說的所謂高收益通常都是非保障的,也就是實際收益有可能遠遠低於這個最高收益

 

但實際上,查看了一些香港分紅保單最幾年的收益,平均回報能差不多能達到6%,差不多8年能回本而國內由於保監會的規定,國內投資理財保險有利率封頂的限制,一般收益給到3.5%。相互一比較,分紅型保險深的大家的追捧也就沒什麼難理解的。

 

三、香港保險的優勢

1、參保範圍廣

在香港,除了一年以內自殺,槍斃的,幾乎無任何事項不保。香港人壽險最大的優勢是沒有免責條款不保事項這在大陸基本上不可能實現。

 

2、保費便宜

相同年齡的被保人,香港保費通常是國內保單的60%-70%而國內保費高主要是保險的銷售管道提傭過高造成的成本上升,錢都讓保險公司的業務員賺了。

 

3、收益高

這是香港分紅保單最大的優勢,在香港的保險公司比如安邦、保誠等都是面向全球進行投資,投資領域廣獲利管道多。目前,香港保險的預定利率普遍可以達到5%以上。而大陸保監會對大陸保險業定價利率做了限制後,基本都在3.5%左右。香港保險產品收益優勢明顯,完全碾壓大陸保險。

 

4、避稅避債

由於香港是避稅港,遺產稅自2006年後就不需要徵收。即使是在全球徵稅的美國,只要是人壽保險金的賠付,不管是在哪裡買的,都可以避稅避債。很多高淨值人群赴港購買保險,大多數是為了避稅、避債以及避險的資產轉移。由於保險是隱形資產,保密度高。曾經有個新聞,一些瀕臨破產的中小企業主,把實業抵押給大陸銀行套取現金,轉手到香港購買保險,將巨額資產暗渡陳倉轉移至境外,期望在境外保險權大於債權的法律框架下,即使是公司被清盤,手中保單都不會打水漂而達到保全資產的目的。雖然這也是夠決絕的,但也充分能說明香港保險避稅避債的強大功效。

 

5、海外資產配置

香港保險以美元和港幣計價,這是區別於大陸保險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尤其是人民幣中期來看還在貶值通道,對中、高產階級的強烈的資產避險需求都有很強的誘惑力。

 

6、壽命問題

由於香港是全世界第二長壽城市,人均壽命85歲。而香港保險的保費率又是按香港人均壽命來計算。而國內人均壽命為75歲,所以內陸客戶在賠率上就會稍佔便宜。這就使得香港保險相比起來保費更便宜、保障更高、投資回報也高。所以大陸人去香港購買重疾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以下是按照信譽度排名第香港保險公司:

 

 

大陸客戶赴港投香港保險是為了安全

各類管制措施相繼出臺,激發了媒體極大的關注熱情,但處於輿論漩渦中的大量的香港保險銷售人員以及香港保險公司從業人士,卻依然保持樂觀,因為按照以往的經驗,政府越是管制,媒體越是唱衰,人們越急於投保香港保險。

 

就像是“狼來了”的故事,喊了很多次,但人們沒有一次真正見到了狼,見到的只是越來越多的急於投保的人們。“他們已經錯過了之前的政策寬鬆期,預計之後管制還將升級,所以反而想儘快投保。”一位香港保險公司從業人士如此概括投保香港保險的大陸客戶的心態。

 

有業內人士直言,很多人投保香港保險往往追求的是一種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建立需要方方面面條件的改善,短期內,香港保險依然有著大陸保險產品難以取代的優勢。

 

資本管制升級,大陸客戶赴港投保熱情依舊 今年以來,針對大陸客戶赴港投保,相關部門的資本管制不斷升級,但這似乎並不能阻擋人們的熱情。每一項政策出臺之後,人們總是能找到應對的辦法。

 

20162月,銀聯國際明確從24日起,銀聯卡每次交易限額最高5000美元,雖然規定了每次的交易限額,但由於並未對交易次數進行限制,人們通過多次刷卡依然可以實現投保高額香港保險的目的。

 

 

10月底,銀聯國際再度升級資本管制,強調境內居民使用銀聯卡購買保險產品,只允許投保經常項目下的人身意外險和疾病險,但不允許投保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因為這屬於資本專案下的交易,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

 

 

 

這一政策實施之後,通過銀聯卡購買香港保單的情況確實呈斷崖式下滑。據媒體報導,銀聯卡境外保險交易已由10月的80.6億元人民幣降至11月的0.3億元人民幣,下降幅度超99%,但這只是一個支付管道的情況,並不能真正反映大陸客戶投保香港保險的實際情況。

 

雖然不能刷銀聯卡,但是仍然可以刷“雙標卡”,以及單標外幣卡,所謂“雙標卡”,即同時標有銀聯以及VISA,或者銀聯以及Master兩種標識的銀行卡。

 

對於少數高端客戶,需要大量的資金,也仍然有多種途徑可以選擇,只不過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在一些香港保險從業人士看來,這仍然不能改變什麼,因為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赴港投保客戶的需求。他們只需要在香港開設一個銀行帳戶,通過電匯的方式匯至該帳戶,就依然可以投保香港保險,更小額的投保,甚至可以直接通過現金支付。

 

儘管在今年年初即開始升級資本管制,但大陸客戶赴港投保的保費收入依然取得了驚人的成長:前三季度,大陸訪客投保香港保險的新單保費已經達到489億港元,超越去年全年資料,在香港當地個人業務總新單保費中的占比也達到了37%,同比上升15.3個百分點。

 

香港本地管制同步升級 對於發達的香港保險業來說,由於競爭激烈,依靠當地居民的消費,其成長性已經有限,來自大陸客戶的保費收入已經成為其目前最重要的增長動力。

 

 

 

 

 

 

 

 

 

延伸閱讀>

人生保險不可缺:劉德華加碼意外險,墜馬獲賠8000萬港元
2億保險?富人“大額保單”背後的財富秘密
狼來了?高資產族群如何應對CRS 

2017婚禮上,新人交換的竟是保單!如何從婚禮中捍衛自己的保障

憑什麼香港保險分紅可以那麼高?

范冰冰《我不是潘金蓮》心得~不買保險的女人最傻!

arrow
arrow

    Mr.賈-財經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