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人口結構,正出現巨大變動

2018年統計臺灣目前2357萬人,在全球排名第55名,但是人口結構已經出現劇烈的改變,不僅老年人口首次超越幼年人口,出生人數更是首次低於死亡人數,快速奔向超高齡社會的同時,臺灣正式邁入高齡化的負成長人口命運

 

孩子生得少,人口增加緩慢

2017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總計326.8萬人,佔13.9%,已經逼近高齡社會門檻的14%紅線,預估2018年的臺灣老年人口超過14%,再過8年,也就是2026年時,更將成為超高齡社會(超過20%),比起日、美等國速度更快

人越來越老,小孩越來越少,2017年的人口老化指數(也就是每100個幼年人口相對老年人口數)更是首度破百,達105.7,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已經超越0~14歲幼年人口數。

 

每隔一代 人口少一半

不只人口老化,老人比小孩多,死亡數更是逼近出生人口,因少子化和老齡化來臨,不僅年輕人口外流,連生育率也在2017年創下新低紀錄,預計臺灣在2054年時,總人口數將跌破2千萬人,而人口自然增加率零成長之時點最早將於2020年發生,最晚則為2023年。

2018年2月的出生人數跟死亡人數首度出現交叉,死亡人數高過新生兒,單月份人口負成長,無可避免的高齡化社會,速度恐怕比想像中的還要更急更猛。

 

飛快老去的國家,出生人口雪崩意味著什麼?

臺灣目前有許多關鍵的問題存在,而臺灣人口到2026年達到超高齡社會後,將面臨到人口斷崖、房地產泡沫等等問題。而這當中有幾點特嚴重:

1. 人口紅利消失

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是指因為勞動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上升,所伴隨的經濟成長效應,也就是說在一個國家,青壯年的占比高,小孩與老人數量相對少。

但目前臺灣逐漸消失的人口紅利,意味著曾經的經濟模式受到極大挑戰,也可能會變成目前臺灣拚經濟中最大的瓶頸之一。

2. 手刀飛奔進入高齡化

自2018年臺灣正式進入人口高齡化後,這背後意味著一系列新問題出現

大家最重視的退休金:國民年金的改革已轟轟烈烈爭吵許久,但當臺灣出現退休金收支不平衡的狀態時,國庫會持續虧空,並且每年都在大幅擴大。

大家最關心的居住問題:人口減少直接衝擊對房屋的需求,台灣的空屋與低使用住宅已經高達將百萬戶。失衡的房價所得比和世界最高的空屋率,代表臺灣的房產泡沫已經吹出了一個大泡沫。

3. 扶養比數續越來越不樂觀

所謂的扶養比,即平均多少年輕人撫養一個老年人。在臺灣隨著出生人口下降,扶養比也連續多年下降,在2010年時,平均6.9個成年人扶養一個老人,在2030年已降為2.7人,而預估在2060年,全國扶養比可能降為1.2人

年輕人的壓力,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人口老化速度超英趕美,臺灣年輕人雖對於準備退休生活的意識提高,但相對的外在環境壓力大,對於是否有足夠金錢可以退休,是否有財務能力照顧自己、父母的醫療需求,信心嚴重不足。

 

日本是前車之鑑:超高齡化的下流老人

2013年,日本65歲以上老人約佔25%。日本“0儲蓄”的家庭占到了16.8%,25%以上的家庭,儲蓄不足500萬日元(約138萬台幣)。這樣的家庭狀況下,一個退休老人,即使領了養老金,也不夠生活所需,只能成為收入少、存款少、無人可依靠的下流老人

在臺灣退休平均年齡為56歲,換言之,退休後還有逾40年的人生,因此在長壽趨勢來襲下,退休金要準備得更充足,才能夠支應到百歲的退休人生。

面對臺灣人口雪崩式的下跌,生育率不斷下降主因還是因為「養不起」,不願生小孩的前三大原因,分別是錢不夠、買不起房,以及工作過於忙碌。

在臺灣平均出社會年齡約為21.7歲,而結婚年齡約落在29歲,一般的家庭目前遇到的普遍現況是:生養一個孩子,要花去家庭收入約一半

對很多家庭來說,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不起所以不敢生」,都無暇顧父母退休後的生活費及自己的未來,生小孩只能靠想想而已,臺灣少子化的狀況,不但與低薪、凍薪、工時長的職場環境有關,其他像是高房價、教育環境、治安問題,都成為不生的導火線。

很多人都會知道「錢非萬能,但沒錢卻萬萬不能」,從日常生活起居到心靈層面很多都是需要靠金錢來支持,有錢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可以追求真正的自由,而非貪婪只追求帳面上的數字增長,超過 90%的人都不知道:實現財務自由和你賺多少錢無關,財務自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每一個人的慾望不同,因此對個人的財務定義也會不斷的在進化。

 

每一種大快人心的自由,都需要前期大量的付出

當你被動收入多於支出,意味著你已經走向了財務自由,當你想要獲得自由,就需要嚴格把關自己的消費行為模式,並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很多的被動收入是需要靠時間的累積,而非表現上所認知的不勞而獲,一切的資本累積都必須從現在就開始做準備。

當你了解「複利」的威力,並可以妥善的使用這項超強工具,你將會得到比原子彈更強大的威力財富。複利之所以如此受人關注,就在於它提供了一種致富的思路,舉例:將自己的退休規劃放在香港的保單,每年存10,000美元,五年的時間一共存下50,000美元,30年後將有228,973美元的資產,這段期間內什麼事情都不用做,資產直接翻4.5倍

 

巴菲特就曾經說過:找一條足夠長的坡,足夠濕的雪,就能讓財富滾雪球。這個滾雪球的道理,就是複利的力量。

 

 

延伸閱讀>>

2018年企業500強,香港有哪些保險公司上榜?

香港AXA安盛最新儲蓄險「安進2躍進」

基礎九大理財法:理財比賺錢重要

你知道,超過80%的人理財都有錯嗎?

100萬存款和100萬保險差別在哪?

arrow
arrow

    Mr.賈-財經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