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比士雜誌(Forbes)在2014年3月份公佈史上最大的人壽保單:2億美元,合計約台幣60.3億元,打破1990年好萊塢大亨David Geffen投保1億美元的紀錄。
1990年把1億美元保單賣給David Geffen 的Peter Rosengard是英國最有名的壽險業務,他還因為賣出這張當時是全世界面額最高的壽險保單,而登上金氏紀錄,而這一次的2億美元人壽保單,因金額龐大沒有一家公司吃得下這麼龐大的保額,整個過程歷時7個月,最後由19家保險公司共同承保。
依據美國的法律規定不得透露投保人的姓名,據權威機構猜測這位最高額保單購買者是加州矽谷知名科技富豪—埃隆·馬斯 (Elon Musk),PayPal貝寶的創始人,Tesla Motors特斯拉,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SolarCity(太陽能新能源公司)的CEO,2020年11月特斯拉創辦人與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竟打敗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成為「全球排名第二富豪」!
近年天價保單不斷開出,破億保單已不再是新鮮事
在2018年大陸也曾開出了一張2億元人民幣的高額保單,曾經該公司就出過1億元保費的大單,有報導顯示,前幾年某保險公司青島分公司也出過5年共繳費1億元的保單。
而台灣2019年也開出19張規模逾百億元的「神單」 ,大額保單不斷湧現,目前全世界各地的保額皆呈現遞增趨勢,在百萬保單隨處可見的今天,只有千萬元以上,甚至億元以上的保單,才能被冠以“天價”。收入上漲、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都推動了保額的增長,保額不斷增高是一個必然趨勢。
最重要的是富人保險意識的覺醒
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的資產高達116億美元,擁有這麼多資產的馬斯克,為什麼要買這麼高額的人壽保險?其實答案非常簡單:遺產稅規劃。
通過用信託包裝或配對保險產品,保險產品可以成為保護資產免於遺產和其他稅收的有效方式。這些稅收效率高的保險產品越來越受到富人的歡迎,因為他們試圖儘量減少他們的稅單。
都這麼有錢了,即使生病或發生意外也足以應付,還買一大堆保險幹什麼?
當我們用普通人的視角來打量大額保單,會發現如果單純為了獲得保障,保險對這些有錢人來說真的用途不大,但富人還是熱衷買保單,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財富秘密呢?
表面看來億萬富翁有著幾代人都用不完的財產,無須擔心養老和醫療,似乎完全不需要保險,但真正的富人更需要用保險來保障財富,例如:企業破產、財富傳承,甚至離婚被分財產、未來收遺產稅之類的。
巨額財富怎麼留在自己手裡,歸根結底都圍繞著錢,這就是富人們面臨的財富風險,也就是為什麼富人更需要保險的原因。
富人最愛保單的四大主因
大額保單在富人的財富規劃當中佔據非常大的占比,除了保障作用外,還有出於避稅、資產保全和傳承,甚至婚內財產轉移的考慮,就主要的四大原因整理如下:
一、債務相對隔離功能
企業一旦遇到金融風暴或決策失誤,在面臨破產之際如何照顧到家庭,則需要儘早做財務規劃,提早將照顧家庭的這部分資產從債務中隔離,如果通過保單隔離的資產夠大,甚至可以作為東山再起的資金。
在美國,年金保險僅在美國14個州裡有全面的資產保全功能,根據公司法人主體獨立原則,如果公司債務股東僅以出資為限對公司債務負責,公司破產和股東沒關係,不能讓股東再拿自己錢賠公司的債務人。
所以企業主關鍵是做好資產隔離,買保險是做資產隔離的一種方式。
信託的財產保全功能,是以信託財產的獨立性為基礎,而保險不同,保險是一份特殊的合同。以被保險人的身體作為保險標的,投保人把保險金交給保險公司,成立保險合同。保險公司依據合同約定,在不同條件下將保險金給付給指定或者法定受益人,從而實現財產在投保人和受益人之間的合法轉移。
二、婚姻財富規劃功能
之前大陸某明星在出軌事件曝光的前幾天,買了巨額保險,投保金額高達8位數,受益人既不是其妻子也不是其孩子,因為數額太大,還做了複雜的體檢,大家紛紛猜測,這麼做或許是為了婚內財產轉移。
在如何分割的問題上,如果前提條件是不存在婚內財產轉移等問題的認定,婚後以父母為投保人、以子女為被保險人的保單,在保單賠付之前,都屬於投保人的財產,因而不會成為子女的婚姻共同財產。這就是因保險合同的特殊結構而產生的婚姻財產的隔離功能。
大額保單具有防止財產混同、實現婚姻財產安全的功能,是婚前財產的“現金保險庫”。
三、稅務規劃功能
臺灣富豪王永慶和蔡萬霖的遺產稅,一直成為富人巨額保單中的經典案例:王永慶留下的600億新臺幣的巨額遺產,繼承人須繳納119億新臺幣遺產稅才能繼承;而蔡萬霖去世前,曾購買價值數十億新臺幣的人壽保險不計入應徵稅遺產總額,繼承人繳納遺產稅時金額大大降低,最終只收取了5億元新臺幣的遺產稅。
參考文章: 富人打造專屬家庭銀行的秘密、蔡萬霖規劃節稅超過30年
以美國為例,其遺產稅稅率高達40%。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大多數富豪,擁有數百億美元資產,卻宣佈把財產捐給慈善基金的原因,因為基金儘管是慈善性質,仍可以世代由家族派人打理,而一旦交稅,就變成美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對於一般富人來說,雖然資產不足以成立慈善基金,但通過購買人壽保險卻可以達到避稅目的。
保險賠款免納個人所得稅,所以保險是合理避稅的工具,尤其是遺產稅,而保險作為社會的穩定器,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人壽保險在稅務上都是被“特殊照顧”的。人壽保險的稅務功能主要體現在:
◆在全世界各個國家,人壽保險理賠金基本都是免稅的;
◆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保單可以規避遺產稅;
◆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購買人壽保險的保費在企業和個人都是可以稅前列支的;
◆大額保單在遺產稅籌畫上,可以通過杠杆準備應稅現金,這也是其獨特的優勢功能。
四、穩定的資產成長
相比股票等投資方式,保險投資非常穩定,比較適合進行長期的投資規劃,為資產管理提供更多的主動權,除了具有穩定的投資功能,保險中還有一個叫投資連結保險的特殊險種,該保險不僅有投資這個主要功能,而且兼具保險的特點,也就是具有保障和投資的雙重功能。
而杠杆功能是人壽保險的核心功能,同時也是人壽保險特有的功能,其他任何金融工具幾乎都無法取代,風險的發生會給財富帶來不確定性,有的損失讓人難以承受,但如果我們可以通過支付少量保費作為代價,把這些損失轉嫁給保險公司。
不僅如此,人壽保險的杠杆功能還可以變成財富的“放大器”,尤其是在境外,其財務放大功能被廣泛地應用。
保險合同具有合同屬性和長期性,一旦簽訂,保單中的預定利率是不能變的,如此一來,人壽保險就擁有了收益鎖定功能。這個能夠伴隨一生的收益鎖定功能,也是幾乎沒有任何一種金融產品具備的。對高淨值人群而言,資產的安全可能比資產的增值更加重要,收益鎖定功能就顯得尤為可貴。在進行財富規劃時,建立一個安全並且能夠長期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是必不可少的內容。
你有算過自己的壽險額度是多少嗎?
在台灣,壽險比例相對較低,多數人還是首選儲蓄險及意外險,但除了壽險知識普遍不夠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台灣壽險很貴…
一般家庭如果要準備3000萬的壽險,至少1500萬才買得起,平均一年要準備75萬,如果夫妻雙都各買一張那也要150萬,那每年還有其他醫療險、儲蓄險、意外險等等,全家大小的保費總額算下來,請問你還有多少錢可以過生活?每年除了保險以外的其他開銷也是很龐大,口袋不深的人是承受不起這麼高價的壽險保費。
但以同樣保額100萬美元的壽險,讓我們換個地方來看,在美國平均一年保費大約26萬/台幣,兩夫妻一年下來52萬/台幣,直接比台灣快便宜3倍。
賈先生簡單做了比較表,30歲男性,繳費20年期,其實是差異很大的,歡迎大家分享你認為最強的壽險出來比較
創造身價不只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每一個愛家人的你都可擁有的工具
愛家人可以有很多形式去表達,賈先生建議可以透過壽險保單去創造無形的愛與責任延續下去,遺愛給你所愛的人。如果你有資訊可以讓你選擇,你會不會想花最少的保費,讓家人得到最大的保障?還是想多花三倍的錢,但保障也沒變多三倍?
過去幾年國際理財成為全球化資本的運作趨勢,面對國際資產配置這一股熱潮,在美國廣為流行的指數型壽險Indexed Universal Life Insurance(簡稱IUL),受到全球理財投資者的青睞,IUL不僅是跟著美股標普指數500、那斯達克指數100科技類股(報酬亮眼)、歐股50、港股恆生指數、⋯⋯,相關指數連結的壽險保單,指數型壽險已佔據美國壽險市場的半壁江山了。
與其他壽險類型不同, IUL產品主要以現金價值(Cash Value) 來維持保單身故賠付保障。其現金價值是可以以一個或多個指數作為"保底封頂"的參照。大多數公司會設定收益率(Cap Rate), 最低為1%最高可達12%,因此減低了風險,實際的收益率要已投保的保險公司設定為主,每間保險公司略有差異。
市場上報酬率低於1%的,就是直接保底1%,但高於12%的,最多還是領12% ,雖然不能無限上綱的超高報酬率,但IUL就是一個從風險中求安穩的絕佳好商品。
人壽保險的概念很簡單 - 通過繳納保費來交換您的受益人在您去世後得到經濟保障。在美國,人壽保險經過200多年的演變,美國的保險世界上最嚴謹的國家之一,隨著時代的發達及演化,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走出國門,地球村的時代緊密了資訊、整合了資源,越來越多人開始喜歡海淘國外的商品,通常這些商品相同的質量,國外的更便宜,或者有一些好東西只有國外才有。其實作為家庭理財重要一環的人壽保險也具有相同的特點,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跑到國外做理財。
創造千萬身價不是富人才可以享有的專利,只要你來諮詢賈先生,也能讓你用最少的金額創造出千萬身價,給最愛的家人一個更安全的保障,就趁現在開始規劃吧。
延伸閱讀>>